【羊米人 Yummy Man】一羊米養百樣人,想用自己的音樂跟更多人共享故事

信義存愛組 音樂專欄《存愛Bar》專訪

文/陳妍、圖/羊米人 提供

「羊米人Yummy Man」由主唱皮尼、吉他手宇慶&盛宇、貝斯KB手奕廷、鼓手冠毅組成,五位團員於 2016 年2月29日在嘉義相識,並肩征戰各大音樂祭,終於在 2024年8月推出首張全台語創作專輯《無夢少年家》。2025年3月更舉辦4場全台巡迴專場,想和更多人分享他們對於青春成長的歷程與情緒,和不同的人相遇。

羊米人的現在與過去-生炒鴨肉羹 Hjband

提起團名「羊米人 Yummy Man 」的命名故事和含義,總是先想起「一羊米養百樣人」這句話。受到一種米養百樣人的啟發,除了幽默的諧音梗把團名和諺語融合以外,在意義上也希望屬於羊米人的音樂,能夠帶給更多人、不同人啟發與共鳴;能夠讓所有人去接受、喜愛和享受。Yummy Man 除了和羊米人讀音相似,也和食物有關。靈感來自先前,也是成團的第一個團名-生炒鴨肉羹 Hjband。

有一天要點餐但有人還沒來,就當群組名之後順理成章變成團名,過程中一直想過要改團名,但始終沒找到感覺更適合的就一直沒改掉。

改團名的時候大家選了興南號(從南部興起的我們)宇慶說「如果你們要選這個團名那我就退團」最後才急中生智想出羊米人。

到當年吃生炒鴨肉羹的店,從菜單上選出三個字:羊是和風洋蔥、米是米粉、人是每人低消60元,除了這如命中註定般的選字以外,甚至三個字的元素都跟前團名相似,看似趣味又不經意,彷彿是閒話家常中的開的小玩笑,實際上卻匯集了團員們相識相遇的深刻情誼。從【生炒鴨肉羹】到【羊米人】,除了成團的時間更長了,團員之間對音樂的想像與目標又更成熟、深遠了一點。

成團四年:兩年學台語、一年決定、一年吵架

成團四年間一直存在的兩大課題,一是台語創作的艱辛,二是團員之間的溝通和討論。台語專輯其實不是羊米人一開始的計劃,原先只創作了〈無夢少年家〉一首台語歌,不過錄完音後,馬上收到製作人好評說有一些口氣在歌曲的呈現是很獨特又富有情感共鳴的,就該走這個歌路。但其實團員們的台語都不太好,為了想要用台語來傳達很口語日常的情感跟細節,卻又怕因為發音或是一些字詞的表現方式不夠精準,還特別找了台語顧問來教學發音還有歌詞上的一些細節。不知不覺,在一邊嘗試台語創作與演唱的過程中,彷彿也從中逐漸形成了專屬羊米人的音樂風格,做出了一整張專輯。

會戲稱成團四年中有一年決定,一年吵架是因為團員之間各種大小事都是透過討論和表決來進行,羊米人自己也笑說因為要決定的主題跟事情太多,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討論,有時候不小心就吵起來,然後吵完再繼續討論。看似耗費時間,其實每一次的溝通都是讓團隊變得更和諧的磨合,也更能夠了解彼此的堅持和想法,或許正是因為充分的想法碰撞和思考整合,每一次的作品和活動都更加真切反映了團員們對音樂、對舞台的想像。

用《無夢少年家》的歌形容生活-大家都是有夢少年家

2024年8月發行的首張全台語專輯《無夢少年家》,以詼諧、冒險、自我探索的筆觸,描繪年輕世代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情緒與樣貌,唱出這個世代的心聲。鼓勵人們擺脫設定好的人生,擁抱夢想、勇敢去愛以及保持善良,做一個描繪最純粹模樣的無夢少年家。

比起〈無夢少年家〉,團員自嘲以「無業少年家」形容生活好像更貼切一點,其實團員中大家的狀態都不同,有人有全職工作;有人兼職工作一邊做音樂,也有辭去原本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創作的。若是問起辭職的契機和決定,與其說是時間上面臨抉擇,不如說是感受到音樂對於自己的意義有多深。創作專輯是一件長期接觸音樂、自我和體悟生活的過程,完成專輯的同時除了是達到樂團創作歷程的里程碑,更讓團員感受到音樂對自己來說有很重大的意義,下定決心在人生當中也要追夢一回,傾注所有到音樂創作,做自己喜歡的音樂。

說起夢想,便不能不提〈十八歲的天台〉。作為專輯最後一首歌曲,羊米人希望透過這首歌曲,表達在汲汲營營的歲月中,終究要回到夢想的起點。儘管過程擁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與淚水,都別忘了以持續作夢的自己為榮。現在的羊米人也正走在十八歲的自己曾經幻想過的路上-跟像自己一樣喜歡音樂的團員一起組樂團、玩音樂,辦自己的專場唱歌給喜歡我們音樂的人聽。

無夢代表有時在旁人眼裡沒辦法獲得肯定與認同、不是大風大浪,可能平凡但很美好,想讓繼續堅持的那些只有我們自己才懂的夢。

⋱⋰ ⋱⋰ ⋱⋰⋱⋰✦ About 羊米人 ⋱⋰⋱⋰ ⋱⋰ ⋱⋰
🔍 Instagram:羊米人 @yummyman_official
🔍 Youtube:羊米人 Yummy Man
🔍 全新創作專輯《無夢少年家》
⋱⋰ ⋱⋰ ⋱⋰⋱⋰⋱⋰ ⋱⋰ ⋱⋰⋱⋰⋱⋰ ⋱⋰ ⋱⋰⋱⋰